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 | xxx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 – xxx
菜单

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

三月 17, 2020 - 前瞻网-大咖推荐

口述|滕泰 整理|王一鹏 来源|TGO鲲鹏会(ID:tgo-kunpenghui)
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疫情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已经逐步消弭,但经济上的震荡或许才刚刚开始。据著名经济学家、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创立者 滕泰介绍,若不考虑海外疫情扩散的影响,2020 年中国 GDP 增速可能也只为 5.4%,现在看来能达到 5% 就不错了;2 月份预估一季度增速最高不会超过 1.2%,根据目前服务业复工的进度看,亦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。

“这是过去十年最糟糕的第一季度,可能也是未来十年最糟糕的第一季度”。

3 月 12 日,滕泰登上了 TGO 「鲲鹏说」的舞台,更为详尽的介绍了此次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短期、中期和长期影响,并分析了政策、企业、投资者等维度的应对策略。相信在美股暴跌、连续熔断的背景下,我们能更清晰地感知并分析 2020 年宏观经济的走势。口述 | 滕泰整理 | 王一鹏

大家晚上好,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「新供给经济学的博疫论」。

今天,我们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如何应对疫情的挑战。我的报告大概分为 4 个部分:

第一部分是短期影响,探讨疫情对经济静态和动态的供给冲击;

第二部分从新供给周期理论出发,分析疫情的中期影响;

第三部分从新供给增长模型出发,探讨疫情的长期影响;

最后,简单讨论相关政策、企业和投资者面对疫情的应对之策。

疫情的短期经济影响:

静态与动态的供给冲击

首先,如何评估肺炎疫情的短期影响呢?一般从短期来看,主要是“供给冲击”。

本次新冠肺炎疫情,虽然中期会对需求面形成一定冲击,但是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来自供给面。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疫情的社会反应模式。

2020 年春节期间武汉等地区封城、部分地区封路,像武汉一样的社会反映模式在中国比比皆是,几乎造成了整个中国经济的短暂“停摆”。

供给冲击的静态分析研究虽然追求严密,因而进行精确计算,但却往往夸大了实际影响,因为无论是企业、消费者还是政府都不会坐以待毙,而是会以积极而复杂的社会反应来应对。因此,供给冲击的动态分析,主要研究供给冲击所引发的替代性增长、创新性增长、补偿性增长以及政府的扶持和刺激政策。

以每日优鲜为例,在除夕到初八整个春节假期期间,交易额同比增长了 350%,反映了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作用。人们的需求始终存在,当现场购物行不通,就会来到线上,选择永辉超市、苏宁菜场等新零售渠道。因此我们能看到,疫情对传统批发零售行业影响很大,但新零售承接了传统零售本该具备的增长。

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

我们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,这也是受疫情影响非常大的行业,其中客运受到的冲击要大于货运。

有统计表明,春运期间客运行业发送旅客数负增长 80%;但 3 月份以后,客运作为刚性需求,开始迅速恢复,而旅行、商务等客运需求恢复缓慢;从 2 月下旬开始,快递业开始快速恢复;伴随着制造业、建筑业等行业的复工,货运行业的恢复速度也非常的快。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,货运也能贡献补偿性的消费或生产。

众所周知,住宿餐饮行业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大。有统计表明,疫情期间 78% 的餐饮门店或企业,营收损失达到 100%,也就是全部都停了;有 70% 的酒店在 2 月上旬停业。所以整个住宿餐饮业 Q1 恐怕会出现大比例的负增长,而且与制造业和货运行业不同,几乎是不可弥补的,我们预计住宿餐饮业一季度负增长在 45% 以上,是比较严重的。

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

我们再看看房地产行业,受损也比较受严重,春节阶段的销售活动几乎停止,截止到 2 月末,27 个重点城市的整体成交金额,环比下降幅度高达 83%,同比下降 77%,所以房地产行业受到的影响非常严重。预测房地产行业到 3 月中下旬基本能够恢复正常,开发商弥补销售进度,积压的需求可能在二季度、三季度、四季度有所回补。可即使如此,我们预测房地产行业全年销售金额也是负增长。

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

其他服务业受到的冲击也是非均衡的,但整体没有前面几个行业严重,其中金融业受到的影响其实有限,比如证券行业基本上不受什么影响,2 月 3 号准时开始交易;投资也几乎不受影响,但投资银行业务可能受一点点影响;银行业也几乎不受影响,因为加大货币投放力度,整体的运量还有增加。保险行业受到少量冲击,后续预测还会有补偿性增长。

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的影响最小,预计信息技术行业全年增速应该在 21% 以上。

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损失也不大。

其他服务业中,可能体育娱乐受的冲击大一点,但是线上娱乐,如电子游戏,也会对行业产生一定的刺激效应,一旦疫情过去,也会有一些回补性的消费。

总体来看,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。现在国务院中央各部门特别注重复产、复工,主要是针对制造业。有个数据大家可能不太留心,整个制造业在中国 GDP 的占比只有 27%,而服务业是 53%,制造业的占比远远小于服务业。

从制造业来看,3 月中旬,规上企业复工率高达 90% 以上,但复工不等于复产,产能或许达不到正常水平,加之一些中小企业复工率也比较低。受疫情冲击,2 月上旬的停工虽然会导致制造业损失几千亿市值,但今年还剩 200 多天的工作日,每天产值差不多 1000 亿,加几天班就赶回来了,所以制造业只是面临短期的冲击,只要需求还在,大部分可以补回来。但是如果海外疫情短期不能受控,影响到出口和制造业总需求,则影响还会更多。

建筑行业也有类似特点,短期有一定的冲击,全是 Q1 收益率受到影响,全年影响并不是很大。那么综合考虑第二产业,在暂不考虑海外疫情对出口的影响的情况下,我们评估:2020 年第一季度的 GDP 增速大概是零增长到正增长 1.2% 之间。

在不考虑海外疫情扩延长对出口冲击的前提下,考虑到第二季度后的部分行业迅速回补,2 月下旬我们做出的乐观预测是全年 GDP 增速有可能达到 5.4% 左右。为什么称之为乐观预测?因为当时没考虑海外疫情扩散,其次包含了疫情冲击下的替代性增长、创新性增长、增长延迟和政府的稳增长等措施。

所谓替代性增长,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;

所谓创新性增长,就像在疫情下的信息技术产业,凡是管理模式,商业模式比较传统,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比较落后的企业,受到的影响都会比较严重,所以疫情会刺激对企业人工智能、自动化、信息化转型的投入,这就是创新性的增长。

增长延迟,就像制造业的延后增长,旅游业的延后消费等;

政府的稳增长措施,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、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影响。

综合起来,就是所谓的乐观预测。但在最近,海外疫情越来越严重,有可能对我们的出口、对外贸易产生更长时间的影响。考虑到这种情况,要达到 5.4% 的 GDP 增速恐怕有困难。目前来看,海外疫情有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,进而影响中国经济,这样 2020 年全年 GDP 增速很有可能只有 5% 左右。

以上是从供给冲击的角度来看,疫情的短期影响。短期冲击不可低估,但从中长期看也不要盲目的悲观。

疫情的中期经济影响:

新供给扩张周期加快到来

那么如何评估中期影响?这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波动周期来看,观察经济周期原本处于哪个阶段,以及相应的运行趋势。

中国这轮经济下行周期可以从 2010 年开始算起,到现在大概有 10 年的时间了。一轮经济周期往往包括复苏、繁荣等 4 个阶段,可我们单单一轮经济下行周期就延续了 10 年之久,这不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尚属首次,在全球最近三、四百年的历史中,也颇为罕见。

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

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经济下行周期呢?新供给经济学认为,这是工业阶段后期的供给老化造成的。按照新供给经济学周期理论,经济周期粗略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:新供给扩张阶段和供给老化阶段。

新供给扩张阶段,新供给在经济结构中占主体,新供给能够创造成倍的新需求,而老化供给只能创造不断越少的需求。举个例子,2007 年,乔布斯推出了苹果手机,作为一种新供给,13 年来创造了无数的新需求,包括智能手机和相关衍生产品。但对于那些老化供给,如已经过时的一些传统产品,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,浪费的越多,创造的需求也越来越少。

传统的萨伊定律、老供给经济学派认为,供给能够自动创造等量的需求;但新供给经济学不这么认为。

如果追溯经济总需求不足的根源,马克思会认为是源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;凯恩斯会认为是源于工业社会中期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;而我们认为是供给结构老化。

2010 年以后,中国逐步到进入供给成熟与老化的阶段,因为老化供给的占比太高,所以总需求会越来越少。面对疫情的冲击,新供给、新技术、新商业模式会加速扩张,同时老工业也会加速退出,传统商业模式会加速淘汰。

所以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,可能不只是过去十年增速最低的季度,也是未来十年增速最低的季度。相信经历过这次冲击只会影响中国 2020 年的增长,2021 年以后的新供给扩张周期将加快到来。

疫情的长期经济影响:

新供给增长模型
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疫情冲击的长期影响,我们运用新供给增长模型理论来进行分析。

这可能是过去与未来 10 年,最糟糕的 Q1 季度

经济的长期增长取决于三位要素,包括:

1、增长的条件,主要指制度条件,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到底哪方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这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;1980 年代中国经济增长为何那么快?就是因为联产承包责任制、股份制、价格双轨制等新的制度安排,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,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。

2、增长的要素,包括人口与劳动、土地与资源、储蓄资本的供给。过去四十年,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得益于丰富的要素供给和丰富的居民储蓄;

3、增长的根本驱动力,即技术进步。不断地学习、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技术和各类自主创新技术;

按照这样的框架,我们来分析下疫情是否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。

首先,疫情绝对不会影响增长的制度条件。无论多么严重,疫情早晚会过去,市场仍然会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,市场化改革仍然是大方向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已经讲过,越是经济困难,越是要深化市场化改革,越是要扩大开放。

第二,疫情也不会破坏生产技术。大部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损失,而且还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。因此疫情对增长的驱动力要么有正面作用,要么没有影响,长期来看,没有负面作用。

第三,疫情短期会影响劳动力、土地和资源的供给,但从长期来看,都不会产生影响。人口和劳动者素质都没有下降,对土地资源和储蓄资本的数量、质量也没有影响。

所以,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,疫情既不改变经济增长的条件、增长的要素,也不会改变根本驱动力,也就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。

很多人听到“疫情不会改变经济增长长期趋势”后,会觉得这恐怕是个空洞的口号,实际上不是的,疫情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趋近于零。

在这种短期影响很大,中期影响主要是需求萎缩和加快新供给扩张,长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,应该如何看待政策的应对措施、企业的应对措施及投资者的应对措施呢?

政策、企业、投资者该如何应对疫情

首先我们看看政策还有哪些应对的空间。宏观政策无非是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和改革政策。

货币政策,我们认为要解放思想、回归本位,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面对疫情冲击,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欧盟都在降息并增加货币投放,唯独我国只用结构性的方法增加货币投放,既没有大规模的降息,也没有大规模地降准。

为何?其实是因为这些年,我们被“放水”这个词骂怕了。听上去很正义,其实似是而非。中国的货币供给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,凡是经济增长较为正常的年份中,M2 的供给增速一般都是 GDP 增速的 1.8 倍以上,我们这几年的货币供应并不充裕,所以才有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。

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多次降息,已经是多年负利率,我国利率还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间。此时,我国为何没有大规模降息降准呢?主要是因为“货币没有流到该去的地方”。

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这是货币流向的微观机制问题,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。过去十年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,如果再过五年,此问题还是解决不了,货币还是优先流向国企和大型企业,中小企业、民营企业总是处于劣势,难道我们永远不降息、不降准了吗?

所以,上帝的归上帝,恺撒的归恺撒,货币政策的主要职责就是逆周期调控。当经济下行的时候,就应该降息降准,就应该宽松;当经济上行,通货膨胀泡沫过热时,就应当紧缩——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应该解放思想、回归本位,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

第二个政策空间,我们聚焦于财政政策。既要减税降费,又要扩大“新基建”的投资,那么钱从哪里来?所以要有创新的方法,打开财政收支空间。

有一个方法,我认为应该重点考虑:加大国企的分红力度。中国的国有企业规模很大,很多垄断企业每年赚取巨额的利润。2019 年,中国国企税后盈利 2.6 万亿,如果按照 50% 现金分红,就可以增加 1.3 万亿的非税收入。

第三个改革政策空间,我认为要深化市场化改革,放松供给约束,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。在我国,不但劳动力要素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,土地供给也受到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的约束,资本的供给更是受到金融供给侧很多问题的约束,老百姓将钱存到银行里时像是水的价格,企业贷款则像是油的价格。

此外,各行各业都有很多供给约束,比如疫情期间,我们讨论了很多口罩问题,无论在专营权、价格等方面,你是相信市场,还是行政审批的力量?在疫情结束后,各行各业的供给约束都应该大放松,坚决不能让供给约束长期化。

那么企业如何化解危机呢?主要加产品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管理模式创新。

产品创新,如钉钉、在线娱乐、在线教育等;

商业模式创新,如《囧妈》联手字节跳动,实现软价值的弯曲实现;西贝筱面村借力非现场营业方式走出困局;

组织管理模式创新,如远程办公、软性就业等,包括目标与关键结果考核法(OKR)的应用,等等,可确保疫情冲击期间的正常运营,也可以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。

最后,我们也为投资者提出几点建议:

对短期冲击有充分、客观的评估。Q1 很多上市公司的季报可能会比较难看,要有思想准备;Q2 受出口限制等影响,短期可能也很难扭转;对国内业务的短期冲击可能集中在 2-3 月,对国外业务的冲击可能还要更长;

对经济的长期前景要有坚定信心。我们已经从新供给经济增长模型出发,做出了判断,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并无太大影响;

以价值投资为主线,以新经济为主要方向;

适当降低风险偏好,要有一定资金配置在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上;

以上就是我本次的相关分享,感谢大家贡献宝贵的时间!

编者按: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TGO鲲鹏会(ID:tgo-kunpenghui),口述:滕泰


Notice: Undefined variable: canUpdate in /var/www/html/wordpress/wp-content/plugins/wp-autopost-pro/wp-autopost-function.php on line 51